大江东|《武训先生》参演中国戏剧节幕布未掩已接多地邀约

明星娱乐 2019-11-25117未知admin

  “又看了一遍《武训先生》,还是觉得这是近几年上海最好的戏曲原创作品了,至少是最纯粹的。梁伟平的表演真的无敌。”演出甫一结束,有戏迷感慨。

  这位戏迷,是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福州二刷的“武训”。像这样痴迷的,不止她一个。上海戏迷叶钧发与妻子专程到福州追《武训先生》,“梁老师的大悲调唱得不要太好,唱念做打线日,由上海淮剧团创排演出的都市新淮剧《武训先生》,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参演剧目在福州上演,赢尽口碑。戏迷们纷纷表示,“没想到淮剧这么大气、走心,我仿佛走进了武训先生的精神世界”“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让人不得不佩服大团、名家的风范”……

  专业观众用实际行动点赞。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,幕布尚未全掩,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的手机上,已然接到多地同行邀约,希望能请到《武训先生》前往演出。

  东姐也是红着双眼离开的剧场。平静后又有点纳罕,总觉得这部淮剧,明明尽显戏曲乡土本色,为何又能精准击中现代社会观众心灵深处?明明剧中反派有着传统的脸谱,为何当他落难时满场年轻观众都在解气般鼓掌?当武训受欺时,当武训乞讨时,当大雪纷飞武训去世时,为何就忍不住泪水直淌……

  尽管是出门在外短短几天,年过花甲的梁伟平还是坚持在福州每天跑步至少一小时。剧组住的宾馆正在江边,梁伟平就沿着江边跑,跑到周边小村子,停下来拍两张风景,回来再秀给大家看。

  “没有体力拿不下《武训先生》,光唱两小时就要喘,更别说有很多动作戏。”中午,他把刚留起来的寸头又剃成光头,“戴头套感觉不对,不入戏。”

  演了快半个世纪的戏,梁伟平仍然觉得《武训先生》“非常难演”,不仅仅费体力,更是费心力,“从体验角色到体现角色,光有扎实的基本功,演不好。演员个人风格得随着角色要求变化。”

  淮剧《武训先生》,讲述的是武训从自发到自觉地行乞兴学的经历。这部讲述一位“乞丐”故事的淮剧,集结了当前中国戏剧界顶尖的创作力量,编剧罗怀臻、导演韩剑英、领衔主演梁伟平……演出阵容包括多位一级演员,上海淮剧团几代优秀演员组成了该剧班底。

  一个令人长叹的故事。武训原名武七,少孤贫,自恨不识字,提出“修个义学为贫寒”。其后,武训行乞39年,不为自己,只为创办义学。他购置田产,收取租金,保证义学运转,自己却仍然身着百衲衣,行乞于街市巷陌,在四面八方朗朗读书声中,59岁的武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。

  刚刚获得文华表演奖,又携作品到福州参加中国戏剧节,梁伟平颇为感慨。他说,自己很幸运又收获了武训这样一个代表角色,也是多年的舞台锤炼,才有了如今的水到渠成,“要有体验也要有体现,没有传统戏曲的功底同样演不好。”

  这部作品,诠释的是卑贱与崇高、贫穷与富有的深层意义,传递的是“信仰成为一种生活”的精神力量。武训卑微的行乞中,透出的是崇高的内心世界。

  剧中第五场,武训发现积攒已久的办学钱被偷走,饰演者梁伟平用上爬11度的调式,悲愤地唱到“我真浑哪,浑哪”,全场一片喝彩与掌声。

  “在《武训先生》的演出中,我们看到了创作者与武训相通的敬文化、倡教育、利他人之心,看到了剧情的充实与多情,看到了导演的生活化、理想化、戏曲化的功夫与对于其他剧种艺术的汲取与借鉴,看到了淮剧的蓬蓬勃勃、生气贯注、趣味洋溢,看到了演员特别是淮剧王子梁伟平的功底与台缘,看到了舞台美术、背景、调度、灯光、效果、服装各方面的追求。”作家王蒙为《武训先生》写下这样的剧评。

  它是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淮剧团推出的“都市新淮剧”三部曲收官之作,也是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和剧作家罗怀臻继淮剧《金龙与蜉蝣》《西楚霸王》后的再度携手。此前,上海淮剧团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《金龙与蜉蝣》《西楚霸王》两部作品,颇具影响力,被视为以“都市新淮剧”理念开辟出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独特路径。

  时隔20余年,在历经戏曲的沉寂与复苏之后,淮剧《武训先生》几乎沿用了20多年前的原班人马倾情创作,彼此之间相识多年,高度默契,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积累在《武训先生》的舞台展示中得到高度释放和完美融合。

  《武训先生》2017年首演,此后在全国多地进行巡演,获得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。2019年6月,主演梁伟平更是凭借武训一角获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——国家文旅部第十六届“文华表演奖”。

  此次在中国戏剧节的舞台上,第一次来到福州的上海淮剧团,携《武训先生》强大主创阵容整齐亮相,吸引不少圈内人关注。演出前,罗怀臻就透露,“有兄弟院团同行原本买了票要走,听说《武训先生》,又改签留下来看戏。”

  显然,《武训先生》已然凭借自己的良好口碑,成为全国戏曲界打量关注的焦点之一。

  这可不简单。要知道,创办于1988年的中国戏剧节,是戏剧界展示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。参加本届戏剧节展演的有全国各地30台优秀剧目,均为近年来涌现出的文艺精品,覆盖京剧、豫剧、川剧、闽剧、藏戏等21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、音乐剧、儿童剧,百花齐放、争奇斗艳是必然的局面。

  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表示,参加中国戏剧节,是一次极佳的展示近年来剧团剧目精品、宣传淮剧艺术的契机,能助力扩大淮剧剧种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。

  看完《武训先生》后,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导演张虹红了眼眶,河南豫剧导演王香云连称“好戏”。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走出剧场时说:“观众的反响说明大家多么需要正义与善良。”还有同行由衷感叹,“上海的戏还是不一样,讲究精致,是在沉下心来做艺术。”

  这部剧,提出了“再乡土化”理念,忠于传统,回归戏曲本体,让演员的声腔和道白成为舞台主体。它没有炫目的声光电,也没有机巧的跨界或融合,而是让舞台形式回到戏曲诞生之时的说唱艺术年代。在观众眼中,它呈现的就是戏曲传承千百年来该有的那个样子。

  “《武训先生》的美学回归,是乡土的回归,重新找回本色。从乡土化到去乡土化,到再乡土化,这条路我们探索了几十年。 在当下,各个地域文化如何坚持自己的风貌,是中国地方戏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,也是作为剧团需要做出的回应。”该剧编剧罗怀臻表示。

  在罗怀臻看来,“去乡土化”影响了中国戏曲几十年,几乎成了各地戏曲剧种的方向。但越是现代化,越是要找回自己,“尝试到今天,我们要找回我们自己的身份。我们要让淮剧回到淮剧,回到乡土艺术。从某种程度说,我们也是在寻找中国文化的保存方式。”

  回归,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倒回去。坚守戏曲传统的同时,怎么精准切中现代人的情绪?《武训先生》选择的是尊重现代的审美格调,以城市人的眼光、国际性的审美来回望淮剧这个剧种独有的特色,用手工制作般的探索打磨出中国传统戏曲的东方之美。

  用导演韩剑英的话说,这出戏既纯朴又现代。整出剧衍化一桌二椅的舞台准则,以演员表演为中心,追求写意的舞台表现。主演梁伟平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,也因此被最大程度地凸显。剧中,梁伟平塑造的武训从少年直跨六旬老翁,不仅突破行当局限,更跨越戏曲和戏剧的表演边界,创造出戏曲表演的新境界。

  “让淮剧回到淮剧,回到乡土艺术,不是简单地倒回去,而是以城市人的眼光、国际性的审美来看其特色。”罗怀臻说,“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戏曲剧种个性的可贵,这是戏曲人走向自信的转化。”

  在展现现代精神的同时保持传统风貌,让传统戏剧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。《武训先生》的实践,吸引了戏曲界的思考。“如果通过《武训先生》这部戏使‘再乡土化’能成为都市戏剧的一种自觉的创作意识,那么不仅能使我们的文本有所推进,理论有所触发,戏曲也可以恢复自身纯粹的魅力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红侠表示。

都市女性网 Power by DedeCms 

联系QQ